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

主题:“临时工”惹下诸多事件,还将有多少

发表于2011-10-11
早年间,“临时工”不但不被人重视的,甚至遭人歧视。因为在一个被皇族制度挟持下的社会里,临时工类似于雇农角色,一无田二无地,所以只能像鸡一样刨一爪子吃一口,始终处在经济窘迫与没有尊严的社会底层。比如在一些国营单位,逢年过节发点福利品,临时工与正式员工的待遇必然要区别开来。尽管如此,那时候的临时工很满足,他们一直认为,自己天生就低人一等。形成临时工终将认命的心理因素是,那时候找得到一份临工并非易事,没有个三亲六戚、七勾八挂的特殊背景,那是绝对不成的。所以几乎的临时工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却拿着最微薄的收入。

发表于2011-10-11
临时工囧境得以缓冲应该始于打破大锅饭那时刻,其时,大批务工人员蜂拥进城,参与到各个行业的工作中。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临时工的地位开始逐渐置换。直到目前,似乎已经分不清临时工与正式工有什么区别。对于临时工身份的转变,应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当今社会不以单纯的工作属性为哪个人量身定位,更多的考量凸显在个人财富的积累和权力的掌握上。
发表于2011-10-11
所以从表象上看,人人都是平等的,临工与正式工的关系正也在大多数人心底慢慢淡化。那么事实果然如此吗?实情告诉我们,临时工终究是不为主流所接纳的,尤其是在官规则的运作中,临时工很多时候都充当着挡箭牌和替罪羊的角色,成为这个社会的悲情殉葬品。

发表于2011-10-11
10月7日,云南昆明某街道36位制服男手持钢管、木棒将一名17岁的中专学生活活打死,起因可能是被害者在路边小摊上吃烧烤影响了市容。打人者后来声称“打错了人”。在最初的新闻报道中,这些制服男系城管执法队员,一天之后,调查又称打人者是某单位聘用的保安。但不管是城管或者是保安,只要“打对了人”,就该致人死地?更叫人气愤的是,之所以把制服男说成是保安人员,无非是想告诉人们,这是一群临时聘用工,自然主管部门领导的责任也就降到了最低。

发表于2011-10-11
类似这样的“临时工”事件近来可以说随时随处可见。最近有网友做了一个2011年“临时工事件大盘点”,事件涉面之宽泛令人咂舌,涉事“临时工”更是遍及各行各业。今年9月,江西修水一位户籍女警因不满前来上户人员的问询,没来由地发飙耍横,并且还动手殴打市民。事后,派出所对外宣称,该女警是临时工;同样发生在警察队伍中另一位“临时工”更为叫绝。河南的王先生本是一名在逃通缉犯,谁也想不到,这位在逃犯被捕前的身份是安徽某监狱的狱警。
发表于2011-10-11
临工复临工,临工何其多。看来在中国,包括政府工作在内,是万难摆脱临时工的纠缠了。其实,临时工作为各行业用工的补充,是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启用临时工没错,更没罪。可怕的是,行业作恶之后,临时工成了最便捷、最顺手的挡箭牌,并以此掩盖事实,为领导开脱责任,使错误得不到纠正,罪恶得不到惩治,进而泛滥成灾,养成惯性,这才是后患无穷的根源。

发表于2011-10-11
如果说,领导以“临时工”为自己消灾除难是可耻的话,那么甘愿晋身为此类“临时工”的人则是可悲可叹更可恨的。他们被人踩在脚下却浑然不觉,还颇为得意,完全丧失了做人的良知和尊严。试想,人何以为人,国将何以为国?

发表于2011-10-11

“临时工”自古有之,未来也将继续存在。现在的问题是,这诸多的“临时工”业已占据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有撑起半边天的气势。真不知道如果哪天力不可支下,坍塌的是半个窟窿,还是整个乾坤?
发表于2011-10-11
若如此,和谐之地,恐怕真的就变成河蟹横行的污水沟了。

发表于2011-10-11

上一页|1|2|上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