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3|上一页
/3页

主题:一个银行职员对银行闹钱荒的理解

发表于2013-06-27

一个银行职员对银行闹钱荒的理解
永新人
这几天银行闹钱荒。据说有家银行以程序故障为由推迟交易,表明支付真的发生困难了。
老百姓会问,银行还会没钱?一个有上万亿存款的银行,咋会没钱支付呢?
这里面有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下好歹在银行混了些许年,容俺唠叨片刻。

发表于2013-06-27

银行的存款多,但贷款也多,一旦贷款超出一定的限度,也就是借出去的钱太多了,就会发生支付困难。当你要去银行取款时,它就紧张。

发表于2013-06-27

这个支付困难是怎么发生的呢?假如银行吸收了一个亿的存款,交二千万给人民银行作为存款准本金,放七千万贷款,留一千万备付。这是一个典型的假设。要是在一定期间内取款的人多,金额又大,超出了一千万,备用的这部分就不够了,就要向人民银行或其他银行临时借款。要是各家银行都发生困难,就只有一齐向人行求救。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人行不放水,银行就紧张,一些回旋余地不大的小银行就只有关门。目前的人行,好像真的挂出了今日无米的牌子。

发表于2013-06-27

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保支付不止借款一条路,还可以要人民银行退回这20%(这个比例经常变动,不是常数)的存款准备金,一个亿的存款就是二千万的准备金呐。但这是行不通的。这是国家政策,国家靠这个准备金来调节社会的货币供应量。

发表于2013-06-27

那么,还有一条路,就是收回贷款,即把借出去的钱收回来,再还给存款人。这里的问题是借出去的钱有期限,期限没到,人家不还,也没办法。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问题是许多借出去的钱,就是到期了人家也还不了或者不想还。于是,银行就出现这样尴尬的局面:向存款人借来的钱,到期就要取走,借出去的钱,到期要不回来,支付危机由此发生。

发表于2013-06-27

分析到这里,大家一目了然,所谓银行支付危机,根源在于放款多了,而且放款烂了。
首先是多了。如果不放70%,只放50%或40%,那备付金就有30%到40%,情况就会不同。其次是贷款烂了,如果放出去的贷款能够如期全部收回,自然没有问题,即便大部能够收回,只要收回的数额能够保证支付,也不会发生危机。

发表于2013-06-27

朋友们又要问了,银行为什么要多放贷款烂放贷款呢?这里面有个中国银行的特色在发生作用。这个特色反映在放款问题上,就是三突出,即突出政治,突出效益,突出和谐。

发表于2013-06-27

朋友们要是有耐心,就接着看俺的唠叨。

发表于2013-06-27

突出政治,就是银行从上到下,从北京的总行到县城的支行都很自觉的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去积极组织资金发放贷款。大伙知道,这些年,我们从中央到地方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GDP的提升,这就是政治,是最大的政治。紧跟这个政治,银行就要猛烈放款。在这个总前提之下,中央也经常调整侧重点。每有重点调整,银行就立即跟上。中央强调教育产业化的时候,就向学校猛烈放款;中央提出房地产是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的时候,就向地产商猛烈放款;中央大兴开发区的时候,就向政府的城投公司猛烈放款。这几年中央提出要调整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小微企业,解决就业问题,银行就闻风而动,下任务要求各分支机构向小微企业猛烈放款。当然,无论往哪儿放款,都要求审慎行事,控制风险。但朋友们知道,我们国家有个传统,一当什么事与政治挂上钩了,就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别的就是说说而已了。这么猛烈的结果,几年沉积下来,就有大量的烂帐呆账了。

发表于2013-06-27

要是有人问为什么银行的人紧盯着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而不按照金融自身的规律办事呢?有三个原因,一是说到底,银行是国家的一部分,银行行长的帽子是党和政府给的,自然要听党和政府的话。二是我们国家的经济,说到底是政府主导的经济,紧跟政府的决策可以抓住商机赚大钱。三是紧跟政府的决策投放贷款,即便出现损失也是好心办坏事,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可以免责。

上一页|1|2|3|上一页
/3页